端午节粽子诗句

祝福语文案

2022-05-18文/端午节

  端午

  (唐)文秀

  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;

  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
  七律.端午

  (唐)殷尧藩

  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;

  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
  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;

  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

  竞渡歌(节录)

  (唐)张建封

  五月五日天晴明,杨花绕江啼晓鹰;

  使君未出郡斋外,江上早闻齐和声;

  使君出时皆有准,马前已被红旗引;

  两岸罗衣扑鼻香,银钗照日如霜刃;

  鼓声三下红旗开,两龙跃出浮水来;

  棹影斡波飞万剑,鼓声劈浪鸣千雷;

  鼓声渐急标将近,两龙望标目如瞬;

  坡上人呼霹雳惊,竿头彩挂虹霓晕;

  前船抢水已得标,后船失势空挥挠。

  节令门.端阳

  (清)李静山

  樱桃桑椹与菖蒲,更买雄黄酒一壶。

  门外高悬黄纸帖,却疑账主怕灵符。

  七律.端午

  老舍

  端午偏逢风雨狂,村童仍着旧衣裳;

  相邀情重携蓑笠,敢为泥深恋草堂;

  有客同心当骨肉,无钱买酒卖文章;

  当年此会鱼三尺,不似今朝豆味香。

  有关端午节粽子的诗句有哪些

  “粽子的味道”每到此时家里都会从外买现成的来吃,虽说各式各样,有三角,有五角,有枕头样的;也都很好吃,有肉馅的,有蛋黄馅的,但还是没自己包的吃的爽。

  今年,我再也不想错过这个大好时机,商量好下午跑到有包粽子习惯的邻居家去学包粽子。

  一到邻居家,受到热情款待,吃吃这个尝尝那个,小半时间都过了。

  “办正事,包粽子”他们便拿来粽叶,肉,米等一系列工具,开始包粽子。

  邻居家奶奶先把洗干净的粽叶叠成一个“蛋筒”形状,上面露出一片“大叶子”,再把糯米倒入“蛋筒”中,塞肉,然后再倒糯米,用筷子剁实,最后,把粽子折成一个狗头形状,用绳子把它捆起来。

  就这样,一个粽子完成了,看起来挺简单的。

  我开始动手,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,学着她的样子折出一角,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,塞上一大块猪肉,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。

  我得意了,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。

  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,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,接二连三地跳出来。

  我急得直跺脚,幸好有奶奶她替我“解了围”——割掉一些糯米,我才舒了一口气。

  到了最简单的步骤——扎棕绳,看我大显身手。

  我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。

  我接过棕绳,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。

  大功告成,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,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,只听得“哗啦”一声,粽叶散开了,糯米们飞快的飞出粽叶,还好我反应算快,及时捧住,减轻伤亡,但还是给邻居添了不少麻烦。

  幸好两家交情很深,要不然·····“不要紧,继续学,残局我来收拾”听了邻居家爷爷的话,宽慰了很多。

  有了失败,我小心了许多,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。

  几个包完后,我想给粽子换换照形。

  我用心地包着,一个比一个有趣。

  粽子下锅后,我没尝到我亲自包的粽子,我也不知道我最爱的蛋黄馅的粽子怎样包,但是我从包粽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。

  亲笔佳作没抄袭

  关于端午节包粽的古诗名句励志

  篇一:澡兰香·淮安重午作者:吴文英盘丝系腕,巧篆垂簪,玉隐绀纱睡觉。

  银瓶露井,彩箑云窗,往事少年依约。

  为当时曾写榴裙,伤心红绡褪萼。

  黍梦光阴,渐老汀洲烟蒻。

  莫唱江南古调,怨抑难招,楚江沉魄。

  薰风燕乳,暗雨梅黄,午镜澡兰帘幕。

  念秦楼也拟人归,应剪菖蒲自酌。

  但怅望、一缕新蟾,随人天角。

  篇二:和端午作者: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。

  国亡身殒今何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

  篇三:南歌子·杭州端午作者:苏轼山与歌眉敛,波同醉眼流。

  游人都上十三楼,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。

  菰忝连昌歜,琼彝倒玉舟。

  谁家《水调》唱《歌头》,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。

  篇四:临江仙作者: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,天涯节序匆匆。

  榴花不似舞裙红。

  无人知此意,歌罢满帘风。

  万事一身伤老矣,戎葵凝笑墙东。

  酒杯深浅去年同。

  试浇桥下水,今夕到湘中。

  篇五:屈原塔作者:苏轼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
  精魂飘何处,父老空哽咽。

  至今沧江上,投饭救饥渴。

  遗风成竞渡,哀叫楚山裂。

  屈原古壮士,就死意甚烈。

  世俗安得知,眷眷不忍决。

  南宾旧属楚,山上有遗塔。

  应是奉佛人,恐子就沦灭。

  此事虽无凭,此意固已切。

  古人谁不死,何必较考折。

  名声实无穷,富贵亦暂热。

  大夫知此理,所以持死节。

  篇六:少年游·端午赠黄守徐君猷作者:苏轼银塘朱槛麹尘波。

  圆绿卷新荷。

  兰条荐浴,菖花酿酒,天气尚清和。

  好将沈醉酬佳节,十分酒、一分歌。

  狱草烟深,讼庭人悄,无吝宴游过。

  篇七:端午作者: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

  堪笑楚江空浩浩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
  篇八:端午日赐衣作者:杜甫宫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荣。

  细葛含风软,香罗叠雪轻。

  自天题处湿,当暑著来清。

  意内称长短,终身荷圣情。

  篇九:端午作者:江南靖士浴兰包粽念忠臣,千古不亡湘水身。

  当日楚王憎逆耳,随将一国殉灵均。

  篇十:端午日作者: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;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
  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;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

  端午节吃粽子有哪些诗句

  渔家傲宋.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。

  绿杨带雨垂垂重。

  五色新丝缠角粽。

  金盘送。

  生绡画扇盘双凤。

  正是浴兰时节动。

  菖蒲酒美清尊共。

  叶里黄骊时一弄。

 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。

  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。

  彩丝剪就交绒索。

  樽俎泛菖蒲。

  年年五月初。

  主人恩义重。

  对景承欢宠。

  何日玩山家。

  葵蒿三四花。

  端午粽子龙舟写一句话

  1、山西省解州端午,男女戴艾叶,称为“去疾”,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,据说这是“为屈原缚蛟龙”。

  隰州端午,各村祭龙王,并在田间挂纸。

  怀仁县端午又名“朱门”。

  定襄县端午,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。

 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,称为“白团”,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。

  2、吃粽

  子一直是我的钟爱,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。

  3、妈妈会很早就从河边的芦苇荡采来芦苇叶,煮在锅里,然后将珍藏好久的糯米用凉水泡在面盆里。

  我们围坐在妈妈的身边,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。

  只见妈妈娴熟地把三四张芦苇叶放平,用剪刀裁平芦叶的一边,在左手的掌心,折成圆锥状,然后用右手在面盆里足足抓一把米,投进去,如果再讲究一些,会在米里放进一枚红枣或者花生、赤豆之类。

  叶子在妈妈的手里折来折去,就出现了一个三角锥的形状,然后用线一扎,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。

  关于端午的句子

  端午临中夏,时清人复长。

  --唐李隆基《端午武成殿宴群官》四时花竞巧,九子粽争新。

  --唐李隆基《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》官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荣。

  细葛含风软,香罗叠雪轻。

  --唐杜甫《端午日赐衣》五日长蛟虚问祭,九关雕虎枉招魂。

  --宋宋祁《屈原祠》五色新丝缠角粽,金盘送,生绡画扇盘双凤。

  正是浴兰时节动,菖蒲酒美清尊共。

  --宋欧阳修《鱼家傲》(五月榴花妖艳烘)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
  精魂飘何在,父老空哽咽。

  至今仓江上,投饭救饥渴。

  遗风成竞渡,哀叫楚山裂。

  --宋苏轼《屈原塔》好酒沈醉

  酬佳节,十分酒,一分歌。

  --宋苏轼《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》

  形容粽子的句子

  池塘里的芦苇,选顶上的第二三四张这样嫩的叶子(老了包的时候容易裂开),自家田里收的大米,每个粽子包的时候放颗花生米,加点白糖,最奢侈的也不过是放颗蜜枣,就这么简单。

  可是煮出来的粽子清香无比,房间里也充满了节日的味道,纯粹的、乡土的味道。

  端午节的早上,我们吃上热热的又香又糯的粽子了,那翡翠绿的叶、珍珠白的米、暗红色的赤豆或者枣儿,唉,世上还有更好的美馔吗?若是再有白糖蘸着,简直就是一种奢侈了!那种香甜的味道,温馨的时刻,曾经一直伴随着我成长的岁月。

大家都在看